
2021年9月至11月,在水科院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2021YJ05)的資助下,營口增殖實驗站漁業資源環境調查團隊在遼河口鄰近海域,重點開展了漁業資源種類、分布、群落結構、多樣性及環境理化因子等方面的調查監測工作,順利完成了秋季野外調查任務。

調查團隊在遼河口海域設置6個調查站點,共進行了5個航次的海上調查,采用底拖網方式進行逐月定點捕撈,對魚、蝦、蟹、貝等水生生物的群落結構和多樣性進行動態采樣監測,并利用溫鹽深等儀器對環境理化因子進行測定。調查共采集生物樣品5000余例,獲得種類48種,其中魚類23種,甲殼類14種,軟體動物8種,腔腸動物2種,螠蟲動物1種。特別是采集到了小黃魚、松江鱸等罕見種類。通過調查監測,初步掌握了遼河口臨近海域秋季漁業資源的時空間分布,重要魚類種群結構和生物多樣性的動態變化以及生態環境等情況。

目前調查團隊進一步開展實驗室測定和分析工作,對漁獲物進行解剖和生物學測量,獲得性別、發育時期、腸充塞度等指標,采集了鱗片、耳石、腸道、肌肉、鰭條等樣本,深入開展個體生物學、種群遺傳學等方面研究。本研究通過對遼河口臨近海域的魚類資源及其生物多樣性開展系統調查,及時了解魚類種群結構及多樣性現狀,評估魚類資源的脅迫因素,為渤海漁業資源的保護管理提供參考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