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變暖、污染和人類活動,全球海水溫度上升,珊瑚礁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死亡。在過去的30年里,澳大利亞大堡礁有一半已經失去了珊瑚覆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基因測序可以揭示造礁珊瑚在進化上的差異,有朝一日能幫助科學家確定哪些種類能適應溫暖的海洋。7月17日,相關論文刊登于《科學》,它為了解珊瑚的基因過程提供了一個窗口,這些基因使一些珊瑚能夠抵抗劇烈的氣候變化。“我們需要使用盡可能多的工具...
厄瓜多爾《商報》7月15日報道,近日,厄新任外長路易斯·加列戈斯在首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加強與中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并強調理解中厄兩國間就對蝦事存在分歧,相信在雙方共同努力下,此事定能妥善解決,并承諾對華出口符合衛生安全標準的對蝦。同時稱,已同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就此進行溝通。15日晚,厄生產、外貿、投資和漁業部部長翁塔內達發推稱,已與中國海關總署署長就對蝦輸華事進行了溝通。加列戈斯現年73歲,此前為厄....
?變暖的南極 圖片來源:《自然》在二十世紀的最后半個世紀里,南極上空的表面溫度是穩定的,如果不是輕微的冷卻,這表明南極的內部高度可能不會變暖。現在,研究顯示了一個戲劇性的轉變。一項新研究指出,自1989年以來,南極極地的變暖程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多。研究指出,這一增暖期主要是由自然熱帶氣候變率驅動的,并可能隨著溫室氣體的增加而加劇。相關成果6月29日在線發表于《自然—氣候變化》。南極氣候表現出地球上一...
魚類,尤其是魚卵,易受海洋變暖的影響。氣候變化為魚類帶來的風險遠比此前認為的要大得多,研究人員近日在《科學》發表的研究表明,魚類胚胎和產卵的成年魚更容易受到海洋變暖的影響。在全球變暖5℃的最壞情況下,考慮到魚類生活的不同階段,到2100年,全世界多達60%的魚類將無法適應其地理范圍內的溫度。就算人類實現了《巴黎協定》的嚴格目標,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但對于10%的魚類來說,這一溫度依然太高了。此前,科學....
【美國科學促進會官網5月1日報道】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最新研究顯示,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方法,可以提前5年準確預測海洋酸度。這將使受海洋酸化不利影響的海洋漁業和社區能夠實時應對變化,在今后幾十年內改善經濟和糧食安全。此前的研究認為可以提前幾個月預測海洋酸度,但本研究是第一個證明提前多年預測海洋酸度變化是可能的。研究人員表示,由于海洋吸收了大氣中大量二氧化碳,海洋酸化的速度...
?加勒比海紅樹林 圖片來源:Nicole Khan近日,一項新研究分析了全新世冰川消退對紅樹林生長的影響,讓人們得以一窺生態系統將如何應對未來迅速上升的海平面。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美國羅格斯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如果溫室氣體排放不減少,到2050年,紅樹林將無法承受海平面上升之重。紅樹林主要分布在溫暖氣候地區,是寶貴的沿海生態系統。紅樹林儲存了大量的碳,有助于保護海岸線,為魚類和其他物....